热点推荐词:

刑辩学苑

徇私类渎职犯罪中的“徇私”的理解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2/5/18     浏览次数: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徇私类渎职犯罪共有16个条文18个罪名(如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商检徇私舞弊罪等),除了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第二款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修正的第一百六十八条第三款将徇私舞弊规定为加重处罚的情节外,其他条文都将徇私规定为成立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关于徇私如何理解,是刑法中所有徇私类渎职犯罪的共性问题,也往往是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问题。司法实践中,对此问题存在不同看法:
  一种意见认为,199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徇私舞弊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曾规定,徇私舞弊中的包括为牟取单位或小集体不正当利益。因此,徇私不仅包括徇个人私情、私利,还包括徇单位之私、徇小团体之私。
  另一种意见认为,199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上述解释在1997年刑法修改后不宜再适用。个人与单位毕竟不同,而且有的单位其性质就是追求利润,因而为单位追求利润、牟取利益的行为不宜认定为徇私
  我们认为,刑法条文中规定的徇私应理解为徇个人私情、私利,私情、私利与单位利益相对应,徇单位之私不能理解为徇私。国家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本单位的利益,实施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理由在于:
  首先,从刑法解释理论的角度出发,徇私不应包括徇单位之私
  刑法解释理论一般认为,文义解释方法是刑法解释的基础,对任何文字、条文的解释均应从文义解释开始,而体系解释方法通过法律条文在法律体系上的关联性探求刑法规范的意义内容,以维护刑法体系及其概念用语的统一性。从刑法意义上讲,一般认为,单位是指依法设立,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组织,包括法人单位和非法人单位,包括公司、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可见,刑法中的单位是与自然人个人相对应的术语。而据《新华字典》的释义,有三层含义:个人的,跟相反、为自己的;秘密而不公开,不合法;暗地里,偷偷地。因此将与单位相关联称为 单位之私,应该说不符合刑法用语的逻辑性,而将徇私中的所谓私情、私利单位利益相对应,正是把握徇私内涵的正确界限。同时,如果将 徇私可以理解为徇单位之私,那么刑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的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逻辑上将无法说通(为国有公司、企业的谋取单位利益与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和出售是矛盾的)。因此,从追求概念用语统一性的体系解释出发,徇私也不应包括徇单位之私
  其次,为了本单位利益实施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渎职行为,有相应的刑法罪名予以规制。
  我国刑法分则第九章渎职罪采用了堵截构成要件的立法方法,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徇私舞弊情节的渎职犯罪行为,可以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的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根据1999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第二条,对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即使没有徇私情节,也可以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或者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定罪处罚,如果具有徇私舞弊情节,则应从重处罚。值得注意的是,对于19991224日刑法修正案实施以前发生的国有公司、企业人员渎职行为(没有徇私舞弊情节),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不能按照刑法修正案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为牟取小集体小团体利益能否认定为徇私,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司法实践中,与徇私相关联的一个问题是非为行为人单纯的私利、私情,而是为牟取小集体小团体利益的,能否认定为徇私?最高人民检察院 1996年的相关解释中曾规定,徇私舞弊中的包括为牟取单位或小集体不正当利益。我们认为,该司法解释已经废止,不应再适用,而且小集体 小团体的称谓并不是规范的法律用语,小集体小团体利益如何看待,就是要认定小集体小团体利益究竟是单位利益,还是多个个人利益的结合。司法实践中,要注意结合具体案情,区别对待,准确认定是单位利益还是私情、私利。如果行为人并非为了单位利益,而是为了所谓小集体小团体” 的不特定单位成员的私情、私利的,可以认定为徇私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0551-67890003
0551-67890007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