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江苏网12月31日讯 “瞧,就是这台仿真警车一夜爆红网络,连央视新闻频道都播啦。”12月29日,无锡市交巡警支队锡宜高速大队副大队长曹建平,指着路边虚拟牌号“苏B6789警”的铝合金仿真警车说。
记者在百度输入“无锡仿真警车”,竟跳出130多万条“相关结果”。诸如《无锡交警巧用仿真警车“忽悠”司机莫超速》、《仿真警车上高速,网友围观笑一路》、《警察叔叔的又一出亲民卖萌戏》、《当心超牛仿真警车的“稻草人效应”》之类的质疑声占了大半。
记者从省交巡警总队获悉,今年以来,无锡、常州、扬州、徐州、盐城和南京6个市的高速沿线,累计摆放了200多部每台售价3000多元的太阳能仿真警车。“这并非省总队的统一要求,搞得最早的是南京。”
南京市交巡警支队高峰教导员告诉记者,南京先后在9条高速公路摆放了60台仿真警车,率先“吃螃蟹”的六合高速公路大队教导员赵志荣说,去年,全大队恶劣天气交通事故接警200余起。今年7月在事故多发路段摆放了十台仿真警车,四季度统计,雾天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0%以上。
盐城市交巡警支队高速公路管理办公室主任颜文峰也告诉记者,司机夜间老远就能看到警灯闪,治瞌睡、防超速、减事故,还省力、环保,值得推广。
12月24日,某网汽车频道就“无锡仿真警车上高速你认可吗?”发起在线调查,86.8%的网友称赞“非常有创意,值得效仿”,13.2%的网友认为“毫无用处,只是摆设”。
记者在南京二桥收费站随机询问20多位过站司机,他们几乎众口一词:“猛见‘假警车’,心里直打鼓。现在见多了,有点痞。”
而主流媒体多从诚信执法的角度,对此进行评说。如人民网、《南方日报》所发评论认为,仿真警车上路,表面上是糊弄司机,实际上是在糊弄执法,“狼来了”喊多了,就会失去警示和震慑作用。《解放日报》刊出的《“假警车”有点像“稻草人”》一文认为,交通执法要讲诚信,“稻草人”式的简单管理,不免有懒政之嫌。
对此,相关警官和业内人士则认为“媒体误读”,六合高速公路大队长说,虽然摆放了仿真警车,但全队全员上路巡查的力度丝毫未减。“请帮忙更正,这不是‘假警车’,而是‘仿真警用车型主动发光标志’,今年6月,已获得国家外观专利。”该车研发单位、南京赛康交通实业公司经理刘干说,不能把一个警车样式的发光模型,等同或混淆为执法主体,并推导出“懒政”和“不作为”的偏颇结论。
仿真警车的警示作用,既不应夸大、也不应贬低。”交通仿真专家、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何兆成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江苏高速上使用的太阳能仿真警车,其实是数年前风靡全国的报废警车作为警示物的“升级版”。“但是,它只是一种连‘交通规则设施’都算不上的辅助设施警示提醒物,不能取代个体巡管执法。”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项乔君教授认为,高速公路上仿真警车的设置要总体规划、宏观控制,不能一哄而上。尤其随着新鲜神秘感的消失,两大副作用也会随之而来:一是大家看多了“假车”易滋生麻痹和侥幸心理,结果适得其反;二是当满路皆警语、“警车”时,容易诱发逆反对抗情绪,导致对交巡警工作诚信度的不满和反感。